首页 资讯 正文

共建共享文明城丨涵养文明“家”力量 绘就城市幸福底色——我市积极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综述

体育正文 32 0

共建共享文明城丨涵养文明“家”力量 绘就城市幸福底色——我市积极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综述

共建共享文明城丨涵养文明“家”力量 绘就城市幸福底色——我市积极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综述

爱(ài)东营讯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,家庭的前途命运(mìngyùn)同国家和(hé)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,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,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,注重家庭、注重家教(jiājiào)、注重家风。”

近年来,我市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(jiànshè),持续完善支持政策,加大财政保障投入。如今,一系列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务实举措(jǔcuò),成为(chéngwéi)社会治理创新的活力源泉;一个个以德立家、以爱(yǐài)传家(chuánjiā)的故事正汇聚成流,滋养着城市文明的根基,更成为东营以家庭文明建设为抓手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的鲜活样本。

好家风支撑好社风: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(wénmíng)新风尚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广大家庭(jiātíng)都要弘扬优良家风,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(zhīchēng)起全社会的好风气。”

从(cóng)帮扶孤寡老人到助学贫困学子,从助残助医到临终关怀;从个人的善举起步,到全家人携手同行……近日(jìnrì),第三届全国文明(wénmíng)家庭评选结果揭晓,来自我市的张惠家庭凭借十五年如一日的公益坚守光荣上榜(shàngbǎng)。

张惠(zhānghuì)家庭是我市多角度讲好家风故事、多维度涵养社会风气的缩影。

垦利区(qū)兴隆街道开展美德家庭(jiātíng)、文明(wénmíng)家庭、文明楼道等评选工作,大力营造民风淳、家风好(hǎo)的(de)社会(shèhuì)氛围;东营区中山社区开展以国学经典为载体(zàitǐ),致力于家规家训传承的亲子诵读活动;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宁社区开办“家风课堂”,开展家规家训进社区活动,对(duì)社区居民进行家风教育……近年来,我市持续深化家庭文明建设,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“德润(dérùn)东营”美德健康生活、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宣讲、移风易俗等系列活动,仅去年就开展宣传宣讲1.3万余(wànyú)场次。同时,通过建立(jiànlì)积分超市、社区基金等激励机制,让美德善行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,全市已涌现“文明家庭”“五好文明家庭”等6453户、优秀家庭角色1.1万余名。他们以家庭“小细胞”的文明跃升,筑牢城市文明风尚的坚实根基,让核心(héxīn)价值观的光芒从家门照向社会。

走进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胜利街道锦苑社区,一股由内而外的文明(wénmíng)暖流处处可感:社区党群服务中心(xīn)内,“为民事项清单(qīngdān)”动态捕捉着居民最关切的诉求;“慈善超市”货架上,摆放(bǎifàng)的不仅是生活用品,更是邻里(lǐ)善举的见证;连接楼宇的“幸福长廊”里,社区志愿者及文明家庭的暖心故事娓娓道来……“我们以(yǐ)‘五为’志愿服务为载体,将文明实践嵌入日常生活,让好家风(jiāfēng)延伸为邻里互助的大爱。”锦苑社区党委书记杜文秋说。

弘扬优良(yōuliáng)家风,以千千万万(qiānqiānwànwàn)家庭的(de)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。我市将“五为”志愿(zhìyuàn)服务作为(zuòwéi)滋养城市文明底蕴、做实家庭关爱服务的关键抓手,依托170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,构建起覆盖广泛、供需对接精准的“五为”志愿服务网络。市文明办(wénmíngbàn)、民政、妇联等部门协同发力,通过建立积分超市、社区基金等长效机制,将志愿服务激励制度化、常态化,让善行“可储存、可回馈、可增值”。同时,大力(dàlì)培育和打造文明实践精品(jīngpǐn)项目,让千万家庭的文明微光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聚合成炬。

创新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(yùrén):重视家庭教育涵养严正家教

日前,在河口区六合街道崇文社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室(huódòngshì)里,一场针对0至3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课程正在进行,内容涵盖认知、社交、国学等(děng)多个领域。“这个课在社区开了(le)好几年了,不仅解决了我们作为家长的教育困惑(kùnhuò),更是为我们带来(dàilái)了满满的育儿干货。”社区居民对课程给予一致好评。

自2021年起(qǐ),我市连续四年(sìnián)将家庭教育列入市、县(区)两级民生实事,累计投入资金1400余万元(yúwànyuán),建设0至3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(fúwù)标准化社区36处(chù)、标准化家长学校120处,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1.09万次,助力提升婴幼儿照护能力,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。

立德树人,家庭是起点,学校是枢纽,社会是延伸。我市将家庭教育(jiātíngjiàoyù)指导服务置于突出位置,持续加强家庭教育师资配备、家长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家庭教育普惠指导服务,在山东省率先建立(jiànlì)家校(jiāxiào)社协同(xiétóng)育人(yùrén)机制,构建起联动高效、覆盖城乡、均衡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。在全市384处(chù)城乡社区建立起家长学校,61处试点校(园)、89处社区家长学校加入全国“家校(园)共育(gòngyù)”数字化项目(xiàngmù)平台,融合学校、家庭、社会优势资源,构建起了群众推门可见、服务可感、随时随地能上课(shàngkè)的指导服务网络,真正把普惠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。

我市还着力在青少年心理健康、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等社会热点(rèdiǎn)难点问题上下功夫,聚焦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暴露出的规矩(guījǔ)意识、法纪意识淡薄问题,创新开展(kāizhǎn)“家规家训(jiāxùn)进社区”工作,妇联、政法、社会工作等6部门联合印发《东营市家规家训进社区实施方案》,加强未成年人品德教育、品质(pǐnzhì)教育,引导(yǐndǎo)未成年人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。

如今,德育种子在家庭、学校(xuéxiào)、社会的沃土中同步生根,各方共同努力(gòngtóngnǔlì)绘就“教育同心、育人同频”的文明画卷。

以(yǐ)小家促大家: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赋能基层社会治理

前不久,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安宁社区幸福会客厅,一场围绕社区群防群治的(de)协商(xiéshāng)议事会正在举行,家庭代表(dàibiǎo)各抒己见,献计献策。像这样的集体协商议事,在安宁社区已成为常态。

家庭(jiātíng)家教家风是社会(shèhuì)治理(zhìlǐ)的基石。我市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切入点,在全省率先出台(chūtái)《关于深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促进基层治理的意见》,建机制、搭平台、促融合,积极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,以“小家”幸福促“大家”和谐。

在东营,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载体和形式还有许多。七色家庭档案、文明家庭积分超市、社区(qū)幸福餐厅、欢乐谷老少同乐区、贴心娘家人聊聊吧(liáoliáoba)、家风走廊……走进东营区文汇街道中山(zhōngshān)社区党群服务中心,家庭家教家风元素随处可见,每一处细节都散发着家的温馨与包容。“我们(wǒmen)建立了‘七色家庭档案’,掌握家庭所需所盼(xūsuǒpàn),各年龄、各阶层的居民都能在社区找到组织,让大家(dàjiā)切实体会(tǐhuì)到社区大家庭的归属感。”中山社区党委书记林萍萍介绍说。

王青涛是市公安局东营分局新区派出所社区(shèqū)民警,同时兼任中山社区党委副书记。他在社区创新设立百家安调解(tiáojiě)室,推行(tuīxíng)家暴红、橙、蓝三色预警,根据颜色预警,在进行口头教育的(de)同时发放告诫书,告诫的书面化处置也(yě)解决了家暴取证难的问题,在调解家庭暴力案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促进了社区良好家风建设。

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,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(dānyuán)。为此,我市积极发挥基层治理最小单元作用,组建党群议事会、四邻(sìlín)议事亭等协商议事自治组织,培育各类(gèlèi)公益性、互助性社区(shèqū)自治组织4294个,全市一半以上社区成立社区自治组织联合会,43%的居民走出家门(jiāmén)、参与组织、融入治理,让广大家庭成了基层治理的主角。

千头万绪的(de)事(shì),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。黄河尾闾,优良家风(jiāfēng)家教正在更多家庭中生根发芽,成为城市发展、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点,“家和万事兴”的幸福图景正在加速绘就。

本文配图均为资料图,如有(yǒu)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共建共享文明城丨涵养文明“家”力量 绘就城市幸福底色——我市积极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综述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